安全工程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注重培養能從事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健康環境檢測與監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綜合交叉學科。
專業特點
2004年,我國開辦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并在教育部備案的高校有68所,其中大多數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是新開辦的,近4年申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有40所,比2000年以前的總和都多,其增長速度極快。其特點是:
(1)目前我國已有11所高校有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有32所高校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不含科研院所),大多數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為普通院校;
(2)從地區分布來看,較發達的地區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較多,說明這些地區更需要和更重視安全工程人才;
(3)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的類型很多,有軍工、化工、石油、礦業、土木、交通、能源、環境、經濟等,證明安全學科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綜合交叉科學;
(4)2004年全國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招生人數接近3500名。
主干課程
主干學科
礦業工程、力學、系統科學。
主要課程
燃燒與爆炸學、安全工程學、通風空調與凈化、安全監測與監控、職業衛生學、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分析化學與物理化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安全評價理論與方法、安全法學、安全心理學、安全管理基礎學及安全系統工程及分析技術等。
知識領域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語言綜合能力;
2.掌握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工程力學、分析化學與物理化學、燃燒學與爆炸學;
3.掌握安全原理、安全人機工程和安全系統工程等基礎知識;
4.掌握電子學、電工學及安全檢測與監測儀表與技術;
5.掌握安全工程、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設計、施工、監察和管理的知識與能力;
6.掌握應用計算機進行安全工程與通風工程設計、模擬、計算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7.掌握安全評價基礎事物,能夠運用系統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及ABC定性法等確定危險控制點及控制等級,參與現場危險性
培養要求
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礦山與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廠、物業、商廈與地面建筑的災害防治技術及工程和通風、凈化與空氣調節、安全監測與監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監察和管理等專業知識和實踐。
培養方案
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模式有待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1.我國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未來數年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將會有大幅度增加。安全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家安監部門對企業或組織落實《安全生產法》的力度,只有得到國家安監部門的大力支持,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才可能良性發展。在《安全生產法》未得到全面、切實落實之前,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數目不能增長過快,招生人數不能盲目擴大。
2.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以便適應安全工程師的要求,適應安全人才市場的需要。安全學科自身還需要有很大的發展。辦好安全工程專業還任重道遠。
3.國家職能部門應該對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辦學加以扶植、引導和規劃,并加大學科建設經費的投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應盡快將安全學科設立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設立安全管理碩士專業學位制度,以利于安全學科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并與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相配套。
4.安全科學技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未來將有一大批安全工程專業的高級人才走進社會,他們必將在各行各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他們畢業于安全專業,擁有豐富的安全知識,在工作中必將更重視安全,安全學科將進一步得到發展,整個社會的安全水平也必將隨之提高。
培養目標
安全工程專業培養能從事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健康環境檢測與監測、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相關證書
注冊助理安全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安全評價師、注冊風險評價師等。
發展前景
就業分析
由于全國許多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剛剛開辦,2004年至未來兩三年還沒有畢業生。因此,2004年全國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僅約為當年的招生人數的一半,畢業生總數約為1700名。在當前的形勢下,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普遍較好。未來數年我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將達到4000名以上的規模。
《安全生產法》第二章第十九條對生產經營單位和企業內部的安全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應當配置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生產經營單位依照前款規定委托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的,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 另外,每一個現代企業、公司或組織在考慮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時,除了需要通過ISO9000、ISO14000外,還必須建立符合國際標準一體化所要求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ISO18000(OHSMS)。無論是在國內求生存的企業還是尋求到國外發展的公司,已表現出一種趨勢和潮流,必須建立符合國際標準一體化所要求的ISO18000。而能夠勝任完成這些重大使命的人才是高級安全工程人才。
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市場,即使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有大幅度增加,也應該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因為全國300人以上的高危企業數量巨大。
但實際上,我國企業或組織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途徑卻有多條。我國各行業中從事安全工作的人員大多數來自其他專業,這種趨勢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許多企業或組織的領導還不知道《安全生產法》的許多規定,一些知道有關規定的企業或組織也沒有切實落實《安全生產法》,特別是邊遠地區的中小型企業。
第二,由于我國經濟、技術總體水平還比較低,人口眾多,人們的安全文化素質不高,職業安全衛生法制建設比較薄弱,管理監察體制不夠健全,安全死角很多。大多數應該設置安全工程師崗位的企業或組織還沒有設置該崗位,甚至許多企業或組織還不知道有安全工程專業,不懂得設置安全工程崗位的必要性。
第三,安全工程學科自身的屬性和發展過程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其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反映在:
(1)現代安全科學的快速發展期在我國還不到20年,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往往認為各種經濟活動中的安全問題是管理和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已。
(2)由于安全自身的屬性,如偶然性、隱蔽性、模糊性、交叉性、多因素
性、軟效益性等,使許多人對安全科學的作用認識不足,對安全科學的作用抱懷疑態度。
(3)目前我國的物質財富還不是十分豐富,而且人口眾多,人們的自護意識和安全文化還不高,許多安全問題及其防患的意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仍是可有可無的事。
(4)安全管理科學在許多方面都被人們視為“軟”科學,事故不可知論在許多人的思想中還根深蒂固,安全工作的經濟效益得不到真正體現。因此,也導致安技人員的地位和作用提不到相應的高度,許多單位將老弱病殘人員放到安全工作崗位上,許多企業的安全部門仍是最薄弱的部門。
(5)由于安全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成果“軟”的多,“硬”的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而許多“硬”的成果又結合于設備中,人們很自然地將其認為是設備制造的成果;盡管人們都口頭認為應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但對其防患的可能性的信心仍不足,對安全投入仍有白投入的想法,對事故仍抱有很大的僥幸心理。
(6)由于目前我國的安全法制法規及監察體系還不很完善,安全法制法規和監察制度的實施仍有很大的困難和差距。
(7)國家、社會、個人對安全投入的資金相對還極少。
就業方向
1.大型施工企業,從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現場安全教育、工傷事故處理、安全施工方案編制及審核、施工安全防護用具配備及管理及現場安全檔案管理等工作
2.大型廠礦、生產型企業,從事企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評價、工傷事故處理及職業病防治等工作
3.安全評價機構從事專業安全評價、風險評估等工作
4.政府、企事業單位從事政府層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5.大中專院校安全工程或相近專業的教師工作
相近專業
環境工程 安全工程 災害防治工程 水質科學與技術 給水排水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風能與動力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城市規劃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
??普n程
公共課:
必修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等,共54學分。選修課程有:人文社科類模塊、經濟與管理類模塊、學校特色類模塊及專業化溝通英語系列模塊要求,
工程基礎和專業基礎課(學科基礎課):
必修課程有: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熱工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安全工程化學基礎、化工原理、電工與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其應用、檢測技術、安全工程導論、安全管理、安全系統工程,共38學分;指定選修課程有:安全法規、安全人機工程、特種設備安全檢測與評定、環境、安全與健康工程,共7學分;任選課程有:控制工程基礎、AUTOCAD技術、Matlab程序設計與應用、可靠性技術。
專業課:
必修課程有:火災與爆炸控制技術、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技術,共6.5學分;指定選修課程有:化工機械與設備、機械安全工程、電氣安全工程、消防工程與設計、工業通風與除塵、安全評價、工程概算與經濟、環保技術與設備(雙語課程)等,共16.5學分;任選課程有:工業防毒技術、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建筑施工安全技術。
集中實踐環節:
集中實踐環節有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思想品德行為實踐、金工實習、電子實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檢測技術課程設計、安全工程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課外教學活動:
該模塊分為公共基礎模塊(大學生學習指導、形勢與政策、軍訓)、課外科技活動模塊(科研實踐、學科競賽、論文專利、課外科技)、課外社會活動模塊(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專業教育模塊(專業前沿講座、專業英語、專業調研、技能證書)。
以上信息來源于百度百科,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boss@holyedu.cn。